近日,首届全国信息地理学大会暨中国地理学会信息地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在苏州举行。大会以“信息化时代的中国地理学”为主题,设置1个主会场、50余个专题分会场,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龚健雅、郭华东、刘丛强、周成虎、陈发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张建云等10位院士专家应邀出席大会并在主场作特邀学术报告,近900名参会者在专题分会场作报告。
11月18日上午举行大会开幕式,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陈发虎院士强调,期望信息地理专业委员会勇立潮头,站在信息地理学研究的最前沿,引领并推动这一领域的不断进步;号召全体地理学同仁以信息地理学为助力,勇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者和引领者。
傅伯杰院士以“人地系统耦合机理与模拟方法”为题,从全球SDG目标、我国发展现状、中国地理学的研究动向,论述了地理学“人地耦合系统”的研究框架、研究内容和未来发展方向;郭华东院士以“构建空间地球科学观测体系的思考”为题,分析了国内外空间地球科学研究的现状和差异,简述了全球变化科学卫星的背景和进展,并以可持续发展卫星、月基对地观测平台、空间地球观测为案例,分享了我国空间地球科学取得的系列成果和未来空间观测地球科学关键问题及计划;龚健雅院士带来题为“信息地理数字孪生建模与可视化技术”的精彩报告,梳理了地理信息—信息地理、数字孪生—地理孪生的概念发展,对地理孪生建模技术、数据流程、构建方法、技术要求进行了阐述;张建云院士从“地理—水文学科的基础”论述了地理学与水文学的密切关系,基于中国降水与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性和全球变化背景下,对信息地理学在未来中国地理—水文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数据基础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熊巨华研究员以“把握信息地理学发展脉络 做好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分享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信息地理学的代码设置、申报情况、重点计划、相关问题和申报建议。
而周成虎院士以“关于发展地理大模型的思考”为题,从“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科学发展过程中对现代地理学形成与进步发挥的重大作用”“20世纪地理学的撕裂与复兴”谈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开启的科研范式变革”,重点评述了AI在地学研究中作用和潜能,最后期望所有地理科技工作共建地理大模型;刘丛强院士以“人类世与人类世科学”为题,探讨了人类世的基本概念、诞生背景和特征,人类世概念的哲学、科学和社会内涵,人类世科学特点及其研究范式和实现人类世科学的研究途径;王家耀院士作了题为“大科学时代学科发展的新特点——学习﹒思考﹒探索”的精彩报告,阐述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大势所趋,科学研究范式深刻变革、学科基础研究内涵体系完善,信息地理学就是典型的交叉融合学科,要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陈发虎院士分享了题为“关于地理科学的学科体系问题讨论”的报告,以地理学的概念、历史使命和教育体系设置为基础,分享了我国地理科学学科体系构建和学会分支机构组织完善的背景、内容和重要意义;中国地理学会信地理专业委员会闾国年教授分享了“地理信息科学发展的思考”,从GIS发展过程及规律、地理学发展需求和地理信息学科发展趋势,对信息地理学的定义进行了精彩解读,并对信息地理学的未来学科设置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最后阐述了发展地理大模型的途径和意义。
11月19日,分论坛以信息地理学、地理遥感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地理数据科学、信息地理学与地学发展和信息地理产业发展7大版块、50个专题,共作了900余个学术报告,全面覆盖了理论基础、模型构建、数据智能、应用发现及信息地理学支撑和驱动地球科学发展和相关产业,既面向学科发展基础和国际研究前沿又聚焦可持续发展等国家战略和全球目标,为与会者提供了充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平台。
此外,大会还举行了中国地理学会信息地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向主任、副主任颁发了聘书;举行了信息和成果发布活动,发布了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科团队领衔研发了“地理大模型”(1.3版),宣读了“百所院校联合开展地理AI大模型研究与应用的倡议”。“地理大模型”(1.3版)体现了深时数字地球大科学计划最新研究成果;倡议书描绘了指引中国地理学走向跨越式发展的愿景。
为了完善地理科学学科体系建设,促进信息地理学领域学科发展,推动新时代和信息化背景下中国地理科学更好地服务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在全国地理学及相关领域研究中发挥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中国地理学会决定成立信息地理专业委员会,并发起创办全国信息地理学大会。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和苏州科技大学共同主办,中国地理学会信息地理专业委员会、苏州科技大学地理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苏州中科天启遥感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等单位联合承办。(科普时报记者 史诗)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安徽新华电子音像出版社 皖ICP备17021405号-2 技术支持:浪讯科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皖B2-20220050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皖字第30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皖)字第00499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皖)字第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