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上午,安庆市迎江区人民路小学老师在指导学生体验竹条编扇非遗制作技艺。当天是安庆市中小学生新学期报到的日子,安庆市迎江区人民路小学举行“非遗传承 童心同行”非遗进校园迎接新学期活动。本报通讯员 黄有安 摄
2月13日,我省中小学校迎来新学期开学。各地学校以丰富多彩的“开学第一课”迎接学生们返校。科技创新探索和非遗春节印象展示,成为热门主题。
在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的开学典礼上,一条由AI动态投影技术生成的“数字金蛇”随着民乐奏响,在校园上空盘旋翻飞,鳞片光影流转,营造出“传统民乐+非遗技艺+数字艺术”的奇幻场景,引得全场师生称赞。在开学典礼上,学生代表们展示了手工制作的掐丝珐琅、衍纸、鱼灯等精美作品。在互动环节中,该校自主研发的AI机器人“启明小智”成为全场焦点,结合数据库与算法不仅能流畅回答出孩子们关于非遗的问题,还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给出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该校负责人表示,这次开学典礼将传统非遗与现代科技融合,展示了学校“非遗进校园”“AI实验室”两个代表特色项目的成果,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在科技赋能下的新生。
“看!无人机!”在学生们的欢呼声中,10架无人机整齐升空。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和平校区举行了一场科技感满满的开学典礼。来自该校无人机社团的10名学生操作无人机为全校师生表演,展示了包括学校办学理念“人在中央,成长至上”在内的10条祝福标语。表演结束后,学校科学副校长现场开展科学讲座,通过讲解配合物晶体场理论和价键理论,带领学生探究五颜六色的世界,与时空对话。开学典礼现场还安排了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头脑风暴,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阜阳市颍州区王湾小学将非遗体验融入开学第一课,把教室变成非遗工坊,请来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谭学志手把手教授学生制作皖西北特色节日面食“老雁馍”。谭学志介绍,“老雁馍”是阜阳及皖北地区家喻户晓的一道美食,包含皖西北地区特有的孝文化。“老雁馍,圆又圆,女儿出嫁第一年,正月十六送娘家,祝福父母寿百年……”在传承人的指导下,伴随朗朗上口的童谣,一块块面团经过制作,很快就变成了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大雁小雁。在浓浓的民俗文化氛围中,孩子们感受孝善文化的魅力,开启了新学期的征程。为激发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颍州区各中小学校组建了近50个以非遗技艺为主题的社团,剪纸、刺绣、花鼓灯、柳编、梆子戏等项目纷纷走进“开学第一课”。
开学首日,安庆市迎江区13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非遗主题开学迎新活动,让学生沉浸式体验非遗的独特魅力,提升孩子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在华中路第一小学开展的“非遗迎新 焕春纳福”开学迎新活动中,文化志愿者家长接连为孩子们表演了《赏花》《一月思念》《谁料皇榜中状元》等黄梅戏唱段,带动众多学生现场跟唱,悠扬婉转的黄梅音飘荡在校园中,掀起一个又一个小高潮。人民路小学校园内,通过精心设计摆放的展板和陈设,岳西高腔、黄梅戏等安庆本土的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得到充分展示,获得学生们的积极响应。(陈婉婉)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安徽新华电子音像出版社 皖ICP备17021405号-2 技术支持:浪讯科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皖B2-20220050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皖字第30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皖)字第00499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皖)字第005号